在论坛上,来自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的李华教授大力呼唤培育葡萄酒消费文化。
葡萄酒并非完全代表西洋文化,我国唐朝就已有葡萄酒记载
葡萄酒文化并非舶来品2002酒业财富论坛之深入探讨
在很多人眼中,葡萄酒代表着浓重的西洋文化,同时也蕴涵着一种品位和情调。豪饮十大碗的气势在葡萄酒专家的眼中简直是一种暴殄天物的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葡萄酒行业除了要想得到发展,除了通常的销售渠道和手段营建以外,还必须要考虑到文化的制约。本届酒业财富论坛有关专家也由此相当偏重于葡萄酒文化方面的讨论。
品位培养还需时日
尽管有着诱人的红,醉人的香,但是葡萄酒的酸涩口感,还是大部分国人所不能习惯的,于是民间有了一种通俗的喝法,用雪碧可乐兑着酒喝,就成了一杯甜甜的饮料。这种方法虽然迎合了消费者暂时的口感,但是有人忧心,通俗喝法是否会影响葡萄酒文化的传播进而影响葡萄酒行业发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院长李华教授认为,葡萄酒是一种在一定的地区条件下产生的自然产物。所以,每一种不同的葡萄酒都有它的独特风格,如果要真正享受葡萄的生产者和种植者的劳动成果,葡萄酒的消费也应该有相应的条件和文化,如酒杯、饮用环境和饮用温度以及入口方式等等,都需要相应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了解到当地生产区域的供应,只有这样,关于葡萄酒的消费才是真正超值的,这时候他所消费的不仅仅是一种酒精液体,而是在感受从远古到现在流传下来的文化和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而在目前国内市场,大约有98%的消费者都不怎么了解葡萄酒。
这就需要专家以及行业内人士的推广和引导,李华说,退一步而言,不管消费者怎么喝葡萄酒,只要他正在喝葡萄酒,就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只要喝葡萄酒本身意味着消费者对这一种酒感兴趣。
消费文化已渐成形
消费者对葡萄酒行业的认识上的限制导致葡萄酒销售方面的限制,这是代理丰收葡萄酒的东莞华盛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小军在会议上指出的问题。他说,本土葡萄酒品牌在做市场求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受到外资品牌的压力,另一方面要肩负培养市场的功能。
广东省酒类专卖局副局长朱思旭对本土葡萄酒行业发展表示出相当乐观的态度,他指出,国产酒虽然文化底蕴还不深厚,但是已经慢慢形成,像张裕、长城、云南红等葡萄酒,已经在很多人心目中有较好的影响力,所以说葡萄酒市场的培养,与的经济发展是相吻合的,也依赖自己的葡萄酒企业来将市场开拓壮大。
唐期就有葡萄酒
在此次论坛中,葡萄酒专家李华教授纠正了一点很常见的葡萄酒认识误区,就是葡萄酒代表洋文化的进入。而实际上早有葡萄酒的国家可能还是,把葡萄酒文化归结为洋酒文化显然是不正确的。
李华说,大量的古籍表明,是全世界葡萄的起源中心,所以也很有可能是葡萄酒的起源国家。早在我国文化巨着诗经中,就有葡萄酒的记载。回过头看历史,大凡强盛的时期就有盛行的葡萄酒的文化,如唐朝。
因此,我们大可不必担心洋酒把的酒市场占领了,从欣赏葡萄酒,到切身体会葡萄酒,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国外非常好的葡萄酒,实际上在很难进行消费,因为国外瞄准市场的多数是商标葡萄酒,和国内的葡萄酒区别不大。而在入世之际,国内葡萄酒企业应该利用国内自身文化优势来发展葡萄酒行业,从而有利于整个酒行业发展。
本报记者 陈佳利
■ 专家看台
文化重塑酒业品牌个性
事实上,业内都明白,酒业的文化营销势必成为品牌建设策略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何挖掘品牌本身蕴藏的文化积淀,进而从文化创造的出发点去演绎、发展酒文化,使其直接有利于建立鲜明形象,帮助销售,成为酒业论坛的又一关注焦点。
《食品质量报》主编徐少华认为:在品质战、价格战以及包装大战后,一些精明的企业打出了第四张牌———文化营销。与市场营销不同的是,文化营销往往从满足消费者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出发,塑造品牌个性。而市场营销往往是满足消费者对价格、售后服务的满足,包括网络分布、与经销商的关系等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熟知酒文化并为企业所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更准确地揣摩消费者的心理,把营销做得更好更有效。酒文化源远流长,有深厚历史积淀,牵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酒消费心理。
徐举了一个例子——日前红遍大江南北的“金六福"酒于上世纪90年代上市,没有很长的历史,但金六福抓住了人的心理,创造了福文化。几年时间,金六福一举成功,每年的销售收入10多亿元。
徐少华表示,成功的酒文化营销模式应该是准确的品牌定位加上得当的宣传策略。